關懷目睹兒 洗淨家暴殘影

中時
更新日期:2010/08/15 02:33
高有智/專訪

中國時報【高有智/專訪】

「看不見的傷更痛!」四十三年次的退休國小校長李化愚,曾經是母親嚴厲管教,在傳統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小孩。她擔任學校輔導老師後,逐漸貫徹愛的教育,追求「暴力零容忍」的目標,她的心願就是讓孩子遠離暴力的恐懼。退休後,李化愚全心投入關懷「目睹家庭暴力兒童(目睹兒)」的工作,預防家暴發生,化身守護目睹兒的天使。

「我永遠記得媽媽那一次打我的情形,我很冤枉,也很不服氣。」李化愚童年時有一次過年,拿到了一個紅色的小錢包,小小娃兒非常開心,隨手搖一搖,卻發現裡頭竟然沒有銅板,於是擅作主張打開媽媽的零錢包,拿了兩毛錢放入小錢包,心裡想著:「這才是名副其實的『錢包』!」沒想到一個天真簡單的想法,事後卻被媽媽打得半死。那一年,她還不到三歲,記憶卻深埋了一輩子。

拳腳的記憶 不能延續到下一代

李化愚表示,媽媽雖然很愛他們,但管教方法就是用打罵教育,單單鐵青著臉色,就讓她們兄弟姊妹嚇得要死,甚至有時還長達一個星期不和她講話,「我當時就決定,如果我有小孩,一定不會打小孩。」

從小立志的願望看似簡單,最後卻歷經十年的掙扎才實現。李化愚在民國六十四年從師專畢業,隨即投入教職,原本許願不打小孩,總是難以控制情緒,尤其學生如果學習不認真或不專心,她就會拿起教鞭處罰,自己的大女兒不到一歲時,也因為不聽話被打。

當時還是體罰的年代,不過,李化愚每次一打完小孩,總是十分懊悔,難逃內心譴責與反覆煎熬。因為擔任輔導老師,李化愚接觸許多輔導方法的進修課程,她的內心不安也逐漸找到了出路,「我不想要我的孩子在暴力循環中長大,如果我不改變,他們以後也會繼續這樣對待下一代!」

李化愚就此決定改變教育方式,不僅在家中不再打小孩,在學校也貫徹「暴力零容忍」的教育理念,寧可多花心思瞭解孩子的想法,循循善誘,也不願重拾教鞭打小孩,還被封為「最溫柔的訓導主任」。

志工團攜手 下鄉培訓種子教師

四年前結束了三十餘年的教職工作,李化愚累積將近二十年的輔導經驗,投入編寫關懷目睹兒的教案,加入婦女救援基金會協助目睹兒的工作,她和一群社工與教育界的專家學者籌組「校園培力團隊」,包括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、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劉秀娟、兒童輔導工作者鍾宜利、社工師陳立容、劉彥伯等人,下鄉培訓預防家暴和關懷目睹兒的種子教師,觸角遠及中南部和台東,「終結暴力」的夢想繼續延伸。

李化愚過去曾輔導許多目睹兒的案例,孩子因為曾目睹父母親失和或拳腳相向,甚至承受暴力對待,逐漸形成內心壓力,說不出來,就出現適應不良或行為異常,有些小孩甚至動不動就想打電話給媽媽,背後可能都是因為擔心媽媽在家中遭到父親拳打腳踢。

內心的創傷 會糾纏孩子一輩子

曾有一個剛升國小三年級的學生,只有級任老師能靠近,科任老師只要太靠近,他就是一直躲,甚至跑去掛在鐵窗邊,就是不讓老師接近。這個小孩看似出身正常的雙親家庭,後來才發現原來母親情緒不穩定,對待孩子時冷時熱,不知不覺形成對孩子的精神暴力對待。

她強調,這個小三的孩子因為和科任老師不熟,所以害怕科任老師靠近,卻把滿有愛心的級任老師當作像自己的媽媽一樣。孩子的心很纖細,不管是受虐兒或目睹兒,暴力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深遠,不僅是肢體傷害,包括家長的忽視、言語侮辱、過度貶抑苛責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內心創傷。

愛的糾察隊 預防暴力種子萌芽

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讓李化愚發現,學校老師往往是察覺或預防家庭暴力的重要角色,尤其關懷目睹兒更能提早發現家暴異狀,避免下一個受虐兒或受害家庭產生,所以願意更花心思培訓老師,「老師同樣是活在暴力文化中,他們必須要認同零暴力觀念,才能以身作則,協助家長和孩子對抗家庭暴力。」

李化愚巡迴校園宣導目睹兒議題,她也扮演愛的糾察隊,只要有親友家中打小孩被她察覺,一定苦口婆心力勸到底。保護兒童遠離暴力威脅,是她的溫柔革命,也是最大的心願。


已用關鍵字:電話,家庭暴力,家暴,
共出現:7次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