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視兒少權益 終止家暴循環(四)從小教育孩童處理情緒 邁向「零暴力」

作者: 陳沂庭 | 中央廣播電台 – 2012年9月27日 下午12:09

家暴兒的輔導問題近來逐漸受到社會重視。兒童心理治療師陳以儒表示,輔導家暴兒童的重點在於重建他們的創傷經驗,讓他們了解有更多良性的方式可以宣洩情緒;只要能適時消化負面經驗,就能成為生命的養分,化解暴力循環的危機。

根據國外研究顯示,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小孩,若未經妥適輔導,成為施暴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,最多可達8個世代的暴力循環,形成「家暴家族」。

擁有20幾年輔導資歷的兒童心理治療師陳以儒表示,輔導家暴兒最重要的是重建家暴兒的創傷經驗,進一步擴展他們的知覺,讓他們了解父母的暴力行為並非適當的情緒處理方式,還可以有更多宣洩情緒的方法。

陳以儒提到一位罹患亞斯伯格症的家暴目睹兒小凱(化名),過去在學校只要有人靠近或不小心碰到他,小凱就會狠狠還手,人際關係常發生衝突。輔導2個月後,小凱變得很好商量,不再是麻煩人物,還會協助做家事,也交到許多好朋友。

陳以儒說,每個人都有創傷及生活壓力,但只要適時消化,負面經驗就可以成為生命的養分;她指出,輔導家暴兒的目標就是希望提高他們的適應程度,進而能與整個環境配合,不影響未來發展,通常約3至6個月就能出現穩定效果。

但陳以儒也坦言,家暴已是長久的社會問題,唯有從小教育孩童如何面對情緒,才有機會化解暴力無限循環的危機。她說:『(原音)你可以把它(情緒)調整到一個你可以接受的程度,或者是找人幫助你,你的感覺就會變好了。你有哪些資源、哪些方法,可以讓你的這些感覺很快的變成你可以管理,而不是你被影響,變成失去理性,做出你自己會後悔的事。』

陳以儒並強調,對家暴兒來說,無論多努力都得不到肯定,還是會換來打罵或無法改變暴力的現狀。所以,要幫助他們走出陰影,就必須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們知道只要把事情做好,就值得被保護與照顧,這才是解決家暴兒困境的長久之計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