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社論》二代健保是解救「台灣危機」的良方?

台灣新生報
更新日期:2010/04/12 00:07

二代健保方案在上周的行政院會通過,預計民國一○一年實施後改以「家戶總所得」為基準,高所得且單身者的保費將會提高,因而二代健保被外界解讀為「懲罰單身」,但隨著衛生署長楊志良「單身者較易得精神疾病」的「快語」,引發出另一場不小的風波。

依據楊志良的解釋,有家庭的人比較不易生病,也較少得精神疾病,其之善意在「鼓勵大家成立家庭」。他說,「台灣最大的危機就是家庭快沒有了,所以大家應快結婚,多生小孩」,所以,楊志良是將「單身者健保費調漲」和「台灣出生率下降」兩個問題扯在一起談了,這可立即「得罪」立法院內朝野一些單身的立委。

單身立委很直接的一個聯想,按照楊志良的邏輯,「我們不都是精神病的高危險群?」單身者要面臨健保費調漲,又會是精神病高危險群,這種「委屈」真是受夠,豈能任憑署長信口開河?但是,楊志良的回應也是「有所本」:「這是就相關研究的統計相對來說,人在家庭中比較安全,就不容易生病」。

至此,楊志良又扯出第三個問題,那就是「家庭生活」的問題。以楊署長學公共衛生和長期奉獻醫療工作的背景,他應是比較傾向相信量化數據,或還可以這麼說,在他思維深層中是科學取向的。早於十九世紀時,醫學界的講述就將歇斯底里症指向單身婦女、失婚婦女與寡婦,認為此科疾病的發生,是因為比較缺乏家人陪伴。楊志良應十分熟悉這樣主流的醫療論述,再進一步說,楊志良長期以來也參與了這樣主流醫療論述的建構。

這種論述運用在家庭生活上,不難看出以下幾種優次的排列順序。例如,有結婚者優於單身者,結婚優於同居者,有生育小孩者優於無小孩者。尤其就愈進步的國家而言,核心家庭被視為「正常」、「理想」,比延伸家庭、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來得好。台灣畢竟是重視倫理的社會,在核心家庭的主流論述外,還容納或鼓勵延伸家庭(三代、四代,甚至五代同堂),只是後者也隨台灣工業化而有瓦解的趨勢。

瞭解以上的主流論述,就不難理解楊志良身為衛生署長的擔憂,他要大家趕快結婚、組家庭、生育孩子,其實不無道理,倘若大家都不願意過「正常的」家庭,不好好生育小孩子,那我們的下一代、下下一代怎麼來,沒有人,那有未來呢?我們不能說楊志良的思維邏輯有什麼不好,他沒有錯,但核心的家庭生活好嗎?現代人結婚之後,不再像從前那樣「百年好合」,結婚之後可能是離婚,家庭裡潛藏著暴力,妻子不快樂,小孩被虐待等等,不就常是媒體社會版的主題。更不用說,現代人不結婚,根本原因在於經濟,養不活自己,能說結就結嗎?

楊志良一句「台灣最大的危機就是家庭快沒有了」,的確是如此,但靠提高健保費,能解救嗎?天下絕無便宜之事,要說服單身者多繳保費,恐怕需要更好且令人心服的理由。要勸年輕人結婚生子,綿延下一代,恐怕牽涉的層面更多,更需多費唇舌,甚至政府推出更好的政策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