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死守面子 受暴男性求助比例增

客家電視台 – 2012年9月26日 下午8:04

【陳鴻偉 林敬祐 台北】

隨著家暴防治觀念推廣,受家暴的男性,越來越勇於求助,根據內政部統計,民國100年受家暴男性,接受保護扶助人次,達18萬2千多人,比96年成長3倍多,其中有7成,是接受心理諮商協談,申請庇護安置服務者,不到1成,目前也沒有,專為男性設置的庇護機構,況且受暴男性,普遍不願意離開家,家防單位嘗試培訓專業志工,開辦男性諮商服務,但也因宣導不足,還是很多受害人不了解,政府與社福單位,提供的扶助內容,像台北市家防中心的團體諮商,開辦兩年來,參加的不到10人。

喂 男性專線你好,我是4號輔導員。

以往扶助受暴女性為主的,各地家防中心,隨著男性在親密關係中,受暴案件增加,第一線社工也發現,當女性社工與男性個案接觸時,性別角色的先天差異,仍會影響受暴男性求助意願。

台北市家防中心成人保護科督導 吳季樺:「他的太太,經常是會懷疑他有外遇,那可能會跟一些女性,那剛好我又是女性工作人員,所以他認為,他如果跟我接觸的話,可能我還沒幫到他之前,他可能會讓自己更麻煩。」

(男性諮商模擬畫面)就我老婆跟我亂啊,就這樣嘛,反正你會先出門一下,讓雙方都冷靜了之後,你再回來。

在諮商室裡,耐心聆聽家暴被害人心聲,擔任專任社工的蔡立偉,就是兩年多前,由台北市家防中心委託,提供男性家暴被害人服務的,男性社工,以同性別角度訪視個案外。

(男性諮商模擬畫面)也同時為男性被害人,主持團體諮商,兩年多來他發現,女性受暴者,經常需要獲得庇護與安置,但男性家暴受暴者,幾乎很少請求庇護安置。

台北市家暴被害人服務計畫社工 蔡立偉:「其實很大一部分,他們是說他們要上班,或者是說他們需要接送小孩子,他們還是會以家庭,還是想要去維持那個家庭,正常的運作。」

隨著男性受暴案件逐年增加,根據內政部家防會統計,民國100年男性被害人受暴後,受保護扶助者達182673人次,較96年成長3倍多,其中申請心理諮商與協談比例最高占71.8%,申請庇護安置的只有7.1%。

學者認為,華人傳統觀念強調,男性是一家之主,所以男性不願放棄家庭,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,較偏向撫平心靈創傷及後續生活重建。

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 宋瓊桃:「如果是男性受暴的話,那個家本來就是他的,房子本來就是他的,他如果逃跑,反而是他放棄,他居住在裡面的權利,所以說男生通常比較不會,採取這個逃離的方式。」

由於男性申請庇護比例較低,考量館舍成本及社工人力開銷,因此國內並無專設男性庇護所,以各地特約旅館 ,老人安置機構,提供男性暫時離開衝突環境,台北市家防中心,兩年前開辦,第一個男性受害人諮商團體,聘請男性心理師 社工,透過藝術、遊戲與故事分享中,釋放負面情緒獲得療癒。

台北市家防中心成人保護科督導 吳季樺:「其實我不跟你談家暴,但是我可能用繪畫方式,我用一些所謂的藝術治療,我用這些媒材,我用繪畫我用舞蹈,我用戲劇的方式,那其實案主在這個過程裡面,他其實都還是會不斷的說。」

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 宋瓊桃:「你有可能在團體裡面,交到很好的朋友,所以就增加了你的支持的網絡,那團體當然應該會有一個,專業的工作者在帶領,那所以他也會給你一些比較正確的新知。」

根據歷年家暴案件統計可發現,已有越來越多的男性,突破傳統社會家醜不外揚,以及要求男性忍耐的觀念,勇於挺身求助終結家庭暴力,但由於政府宣導不足,受害人很少了解,政府與社福單位,提供的扶助內容,台北市家防中心的團體諮商,開辦兩年來,真正參加不到10人,政府除了提升第一線,警政司法及社工人員,性別意識外,更應該加強宣導被害人扶助資訊,讓更多男性受家暴後,能及早得到適當的扶助,減少獨自面對創傷的,痛苦與無助。

台北市家暴被害人服務計畫社工 蔡立偉:「曾經是有個案這麼說,就是說他沒有想到說,原來社會上,就是政府也有這樣的資源是可以提供男性服務的。」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